《2022年度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1月10日,2022《中国名牌》年会盛典在北京举办。由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牵头研制的《2022年度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正式发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农业农村部专业咨询委员会专家张正河代表智库支持单位——中国国情发展研究院对报告进行全面解读。
2022年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收官之年,也是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后的关键一年。报告在积极开展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国、省级、县域三个层面,总结我国过去五年来乡村振兴重大成就,为未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可量化的参考指标体系。
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以来,特别是2022年,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突出,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治理和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
全国乡村振兴事业进入快车道
实现新征程良好开局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业农村的具体表现。
报告指出,五年来,全国乡村产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夯实了基础。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47013亿元,比2016年增长38.1%;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4.8万元/人,比2016年增长54.8%。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2021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达到2.5:1,比2016年提高12.61%。
报告总结了全国乡村生态、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农民生活改善取得的显著成效。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比2016年增长约53.1%。五年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6年的2.72缩小到2021年的2.5。
各省农业产业发展各显优势
农民收入居住水平显著提升
报告共计统计了28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各省农业产业发展各显优势。总体上看,东部省份排名比较靠前,东北三省基本排在中等水平,各省之间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
报告显示,农业生产发展指数除以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外,各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基本都在50%以上,最高的为广东的70.2%,有7个省份低于2020年全国60%的水平;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基本都在75%以上,全部在全国水平以上,最高的为吉林的94.04%;秸秆综合利用率在70%以上,最高的为西藏的95%;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基本都在96%以上,最高的为广西99.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差异相对较大,最高的为黑龙江98%,最低的为贵州41.2%。
各省农民收入居住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从各指标实际值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省份是浙江省,达到31930元,最低的是甘肃省,仅10344元。共有6个省份超过了全国2020年17131.5元的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最低的是黑龙江,为1.92,城乡收入差距最小;最高的为甘肃,达到3.27。共有7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比超过了全国2020年2.56的水平。
乡村振兴为县域发展提供动能
农业经济、粮食产能百强县出炉
报告指出,县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乡村振兴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制度保障能充分调动起农民、市民、社会等县域发展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县域产业全面升级、城乡全面进步、人民全面发展,不断增强县域发展内生动力。
报告中公布了县域农业经济百强县及县域粮食产能百强县。县域农业经济百强县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作为县域农业经济百强县排名依据,简要给出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较强的前100县市,江苏邳州市以275.36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荣登榜首。
县域粮食产能百强县中,黑龙江富锦市以314万余吨粮食产量荣登榜首。前100名县市的粮食产能总量为1.4亿余吨,占2020年全国的21.3%。黑龙江省有30个县市进入百强,充分显示了粮食大省的地位;吉林省、河南省各有14个县市入选;内蒙古有13个县市入选;安徽有10个县市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