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农业倡导者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政治局集体学习研究的这件事有多重要?

中农博后    2023-2-2 17:06:05    作者:    浏览量: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player.

1月31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有关“新发展格局”话题再次受到关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进展如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是否“变窄”了?我国离全面建成新发展格局还有多远?

构建新发展格局初步取得哪些成效?

自2020年4月“新发展格局”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以及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构建新发展格局写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并对此作出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

把时钟拨回到2020年。彼时,无论世界还是中国,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从外部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各国内顾倾向明显上升,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疫情又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受阻,过去那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从内部看,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继续发展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资料图。图源:新华社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李春顶表示,构建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经历了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后,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形势变化,及时作出的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能够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我国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事实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再平衡已取得显著进展,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约10%,下降到2019年的1%左右;外贸依存度由过去的60%以上下降到30%左右。由此,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多依靠国内消费和投资。

以2021年为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最终消费支出65.4%、资本形成总额13.7%、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0.9%。2022年消费市场受疫情扰动较大,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32.8%,资本形成贡献率为50.1%,两者贡献率总和仍然超过80%。

资料图。图源:新华社

数据表明,“新发展格局”自提出以来,虽然一直受到疫情影响,但依然取得了积极成效。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从最近一段时间来看,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但我国经济恢复势头很猛,其中就得益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特别是内循环流通顺畅,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底气。

尤其是,近年来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有了很大提升,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资料图。图源:新华社

2022年12月下旬,麦肯锡发布报告称,2023年中国有五大消费趋势,其中一个消费趋势是中国本土企业正在赢得市场。中国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外国品牌成为过往,中国品牌也可提供与外国同行媲美甚至更好的优质产品。

“尽管这并非新现象,但近几年来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偏爱确有加速之势。”麦肯锡称。更出人意料的是,民族自豪感并非唯一的驱动因素。如今的国内企业对潮流趋势的反应速度更快,更加贴近消费者,投资也更为果敢。

我们看到,新国货的创新层出不穷,自热技术、冻干技术、锁鲜技术、AR/VR、虚拟人……每一个科技名词背后,都是一场产品迭代升级的努力,而这正饱含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吸引着“90后”、“00后”等新生代消费者。

对外开放的大门放宽了还是变窄了?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否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窄”?

事实上,早在新发展格局面世初期,就不乏这些疑虑和担心。对此,李春顶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不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变窄,相反对外开放的大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进一步扩大。”

繁忙的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在广度上,2012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4.4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2021年,这一数字增长到6.9万亿美元、连续两年全球第一。从2017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二,对外投资流量稳居全球前三位。

在深度上,制度型开放更引领中国开放的步伐。2013年,中国在上海设立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如今我国已建立21个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190项缩减为20多项。

过去十年,我国自贸协定数量由10个增长到19个,增长了近1倍。同时,我国和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到我国全部贸易额的比重由17%增长到去年的35%。

2023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一周年。一年来, RCEP带来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2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12.95万亿元,增长7.5%,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0.8%。

参观者在东博会东盟和RCEP精品展区参观。图源:新华社

部分外企将供应链向东南亚转移,也引发了关注。

李春顶表示,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提高,不再具有过去的优势,同时我国产业也需要向更高层次攀升,这是全球产业梯度转移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经济内生增长的必然趋势。

白明也认为,相较于以往低廉的劳动力、环境要素优势,当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以其庞大的消费市场、完整的产业链,同世界分享发展成果,为世界经济提供发展动力。

新发展格局全面建成还有多远?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新进展,为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那么,我国离全面建成新发展格局还有多远?

李春顶认为,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将向更追求增长质量、更关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球竞争力更强的方向迈进。在这个形势下,就需要国内消费能够进一步发展,内部的大循环能够进一步畅通。

“伴随国内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未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也更加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这就要求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更加畅通的城乡经济循环,这需要把国内大循环提到更加重要的高度上来。”李春顶表示。

在他看来,在内部,要营造有利于消费和私人投资的环境,而这有赖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民生保障的完善;在外部,要更加提高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和价值链的分工和地位,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广州南沙港。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摄

“全面建成新发展格局,我们需要理清统筹几个关系: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关系、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资源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外循环中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关系等。”白明说,最重要的是,要理清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这在当前更具有现实性意义。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张晓晶撰文表示,新发展格局确立中国发展新坐标,这个“新”主要体现在增加了安全维度:从供应链安全到经济安全再到国家安全。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