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肥区的“减肥”之路
重肥区的“减肥”之路
——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在吉林省镇赉县推广应用
近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在镇赉县大屯镇英台农业农机合作社开展“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示范。这显示着这项新技术在吉林省水稻产区正式推广应用。镇赉县大屯镇英台农业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边观看边告诉记者:“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侧深施肥技术将插秧与施肥环节合二为一,实现了‘减肥’降成本,还减少了人工成本。我们合作社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就是依托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向土地要粮食是有限的,向科技要粮食是无限的。”
水稻产业的新突破
该项技术推广首席专家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潘希波研究员说:“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可以有效促进水稻前期营养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水田生产效率、降低水田生产环境污染,是一项可以有效促进我省水田绿色发展、节本增效的新技术。通过协同推广项目,各级科研、推广系统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就可以促进这项新技术快速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我省水田生产机械化程度,扩大技术辐射范围,镇赉县是我省水稻生产主产区,该项新技术在这里具有广阔的推广价值。”
据了解,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以其在降低水田生产劳动用工成本的同时,极大程度的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特点,被列为2020年吉林省农业主推技术之一。该技术在2018-2019年已在吉林省水稻主产区陆续开展试验示范推广,这项新技术将带来一次水稻产业绿色发展的新突破。
该项目技术首席专家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侯立刚研究员介绍:“我省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就在施肥环节。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在白城地区、辉南县、舒兰市、德惠市等11个水稻重点生产县(市州)推广示范。镇赉县今年水稻种植面积有145万亩,这项新技术如果推广好,可实现一次施肥替代水稻整个生育期的几次施肥,大幅减少生产成本,进一步增产增收。”
“这项新技术,不仅实现了水稻‘减肥’和增产,还让我们摆脱了雇工难的困境。另外,据2019年在我省东、中、西三个生态区的示范推广测产结果,同等施肥水平对比,侧深施肥比人工撒施能增产7%以上,应用专用肥全生育期一次性侧深施肥可减氮25%以上。”镇赉县大屯镇党委书记姜永平对农业新技术格外关注。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施肥最耗时费力,一季水稻一般要施3-4次肥。除了机械投施底肥和飞机播撒叶面肥外,返青分蘖肥、穗肥需要人工进行,每天每个人工的费用大约要200元左右,所以在生产环节中,施肥的人工成本占比较大。”任治国说。
“减肥”降成本 增粮靠科技
白城市是吉林省第一大稻区,拥有水田350万亩,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高达95%以上。然而白城市又是吉林省最大的盐碱稻区,土壤盐碱重、pH值高,不利于水稻对肥料的吸收,且在排盐洗碱过程中,基肥随水流失严重,导致肥料养分供应与水稻生长不匹配,脱肥、减产严重,成为稻农的一块心病。
据专家介绍,白城地区光照强度大、雨水少,对氮肥的需求较高,每公顷需要投入纯氮350斤以上,比其他地区多10%到20%。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相关科教单位采取了氮肥后移、分量施肥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改善了施肥“一炮轰”的现象,对氮肥的需求也降低到每公顷320斤左右。
今年5月,来自浙江、宁夏、黑龙江等地的水稻、农机、肥料专家与吉林省水稻专家一同在白城地区进行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路演”,这次“路演”必将引起白城市水稻“减肥搜身”的一次变革。
侯立刚称,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插秧的过程中将基肥或基蘖肥、基蘖穗肥同步施在稻株根侧,有效控制化肥用量,减少肥料流失,提高化肥使用率,这项技术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8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
新技术引领稻米产业新发展
稻米产业一直是镇赉县的支柱产业。镇赉地处北纬45度,是全球水稻的黄金生产带。这里东依嫩江,南靠洮儿河,灌溉水源直接来自嫩江,形成了良好的大米品质,镇赉也成为大米企业的汇聚之地。
镇赉县稻米协会秘书长宋奥说:“各乡镇青壮年农民多外出打工,水稻生产季节雇工难、生产成本高,是目前水田生产合作社以及大米企业的困惑之一。推广施肥新技术,仅人工运肥成本费这一项,每亩就能节省20元。这项技术的引进,不仅节本增效、实现“减肥”,而且可以以合作社、大米生产企业为引领,辐射带动农户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
侯立刚表示,为了更有效地在全省推广这项新技术,吉林省农科院特别邀请全国相关专家在吉林省11个水稻主产县(市州)集中“路演”,促进水稻产业发展,助力吉林省稻农增收。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李革教授介绍:“这项新技术在插秧机插秧的同时,将基肥或基蘖肥或基蘖穗肥同步施在稻株根侧3厘米、深5厘米处,是一项与培肥地力、培育壮苗、灌水管理、肥料选用、病虫防治、机械选用等单项技术综合组装配套的栽培体系,省时省力,化肥利用率高,减少成本,非常适合规模化经营的水稻种植合作社。”